西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(以下简称“学院”)立足国家战略和社会发展对新时代农科人才的需求,充分发挥教育优势和师资优势,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的教育理念,全力培养农业知识基础扎实、实践能力优秀、社会责任感强烈、人文科学素养和自然科学素养并重的复合型农业人才,致力为“三农”事业的蓬勃发展贡献积极力量。 强化课程建设 坚守育人阵地 学院高度重视课程建设,基于学生的专业学习需求及新时代农业人才能力要求建设课程体系,以专业化、多样化、精品化的课程打造育人主要阵地。当前,学院已开设“普通植物病理学”“普通昆虫学”“农业植物病理学”“农业昆虫学”“植物化学保护学”等专业核心课程,为学生提升专业能力提供了优质平台。学院将课程思政建设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,鼓励教师将思政知识有机融入课程教学,丰富课程内容、改进教学方法、创新教学模式,以实现思政育人和专业育人的有机结合,进一步提高课程教学育人实效。在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,学院课程建设取得丰硕成果,其中“农业昆虫学”“普通植物病理学”入选重庆市一流本科课程,“普通昆虫学”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和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。 积极参与竞赛 落实以赛促学 学院始终秉持以赛促学的教育理念,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昆虫文化节、昆虫诗词文化大赛、“植保杯”、植保专业能力大赛等专业科研文化和科技竞赛活动,让学生在竞赛中提高专业能力和实践水平,拓宽农业视野,展示自身才华,成长为农业素养优异、专业能力扎实的优秀人才。学院副院长带领5名教师和6名学生参与2023年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植物保护专业能力大赛,在44所参赛高校的千余名师生中脱颖而出,获得团体一等奖和优秀组织奖,同时在昆虫解剖与绘图、昆虫微景观展示和现场标本制作等单项比赛中获得特等奖1项、一等奖1项、二等奖2项、三等奖1项。 全面推进科研 营造学术氛围 学院积极开展学术科研活动,营造学术研究氛围,通过校园文化,潜移默化地实现环境育人。学院举行2023—2024学年“厚植”论坛第一期学术交流活动,以“书写‘三农’画卷,深耕科研初心,筑梦乡村振兴”为主题,搭建农业学科创新研究的交流平台,旨在为学院研究生提供展示最新研究成果和学术经验交流的机会,加强不同学科专业间的沟通与交流,拓宽研究生科研学术视野。此外,学院将学术科研成果作为毕业标准之一,要求学生以“一个专题、一个学期、一篇论文、一场答辩”的形式完成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,有效提升学生的学术科研能力。近5年,学院本科生获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9项、市级8项、校级28项;发表学术论文61篇,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14篇;研究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120余篇,5名学生的论文获重庆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,9名学生的论文获重庆市优秀硕士学位论文。 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培育“三农”情怀 学院着力提高人才培养的全面性,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,大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,引导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感受农业文化的魅力、培育“三农”情怀,以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作出积极贡献。学院于2023年开展以“厚植爱农情怀,练就兴农本领”为主题的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,带领学生深入田间地头,到水稻田、玉米地、蔬菜大棚、瓜果基地采集病虫害标本进行深入研究,并把采集到的植物病虫害标本、当地常见病虫害防治知识展架及宣传手册等放置在场镇中心,为当地农户讲解该地区主要农业病虫害的种类、特征、危害性及防治手段。在实践活动中,学生不断提升和完善自我,强化自身的农业技能,并深刻认识到农业发展的重要性,培养立志从事农业的就业观。 未来,学院将始终站在农业发展的前沿,持续不断地为中国“三农”事业输送复合型、应用型农业人才,助力现代化农业改革,推动农业经济蓬勃发展。(作者:张周飞)
【责任编辑:岳祥芝】